随着移动阅读的进一步普及,作为拥有广泛民众认知基础的灵异小说,理所当然地迎来了勃勃发展的绝佳时机。最近三年里,灵异品类的用户总数得到极大增长,几乎每年都以两三倍的速度疯狂递增。其中光是2015年,灵异品类的读者数量就同比增长了270%以上,增幅令人咋舌。灵异用户总数正式提升到了仅次于都市和玄幻的级别。阅文集团灵异频道光月电子稿费收入破万的作家就已达到30个,其中不乏月稿费收入超5万,甚至10万以上,年收入超过百万的超级作家。灵异写作的春天已然到来,那么主编一索对此,还有一些什么看法呢?今日主讲人:一索,阅文集团金牌主编灵异品类负责人。读书‍‍‍30‍载‍
关于代入感,我一直认为是很好理解的东西,但因为一直有作者在询问这方面的问题,我就单独开一篇来介绍吧。所谓代入,就是读者在阅读时,把自己想象成主角的一种行为,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读者会随主角喜而喜,随主角悲而悲,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去,获得更强的心理感受。显然,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有益的。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带来的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就好比我们看奥运时,有没有中国选手参加,我们的观看和助威,绝对是不同的,而如果更进一步,选手是我们的亲戚朋友,那关心的程度就更不一样了。所以,代入感能让读者更关注作品,更深入剧情,更迫切想知道未来发生了什么。或者简单地概括,代入感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网络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YY。所谓YY,其实就是无边无际的幻想,能人所不能,简单说就是吹牛,看谁吹得更厉害。这看起来挺简单的,不就是比更大更强么?而这,不就是作者笔下添几个零的事情么?写主角一拳有三百斤的力是写,写他一拳三百吨也是写,换成三百亿兆吨,也一样是写,这是学过数数的小朋友就会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然而,这样想的作者,忽略了两个非常关键的核心点。第一,牛皮的真实性。好的吹牛者,也是要兼顾真实性的,或者说要考虑到听众的可信度。我们可以吹牛,但如果把牛皮吹破,那就成为笑话了。比如吹牛说自家的包子大,说一个包子就能顶饱,那是优秀的吹牛,但说全村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包子馅,那就是标准的笑话。
写网络小说,许多新人不懂得怎么去YY,尤其是在设定主角、设计金手指的时候。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吧,那就是追求极限。这很好理解,既然要YY,总得YY得厉害一点,如果搞了半天主角依旧各种不如人,那还有什么可爽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谈到追求极限,大家往往会往大、强的方向去想,这其实是一个思维局限,事实上,不管是哪个方面,不管表面上是好是坏的点,只要发展到了极致,一样是可以YY的,而且,这种情况下的YY,相对就没那么老套,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举个例子,黄蓉给洪七公做菜,用的是白菜豆腐这样的最普通的食材,而这样的最普通,就突出了黄蓉厨艺的高超。当然,并不是所有负面的极致,都是YY的,这取决于作者能否想到
或许大家不知道什么是联想式脑补,我举个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阅文集团的上海总部在张江,公司的楼上是PPTV,所以起点与创世上有了PPTV的十年故事征文;公司楼下是平安,所以我们的保险换成了平安保险。然后,同事们惊喜地发现,楼下新搬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其实谁都知道,不可能每人送套房,但这丝毫不妨碍大家肆意地放飞想象,尽情地去YY。这就是联想式脑补。在网络小说中,联想式脑补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一枚异兽内丹,有婴儿拳头那么大,在拍卖会上被卖出了天价。而主角想到了他床底下那个篮球般大小,圆圆的肉球主角发现被无数高手争抢的宝贝是一块怪异的玉佩,上面雕刻着一头白虎,而他自己脖子上
快到年底了,假设某人领到三万元年终奖,大家觉得他会高兴还是不高兴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首先要看三万元对他是什么样的概念,看他平时月薪是两千,两万,还是十万。不过,光看这点依旧不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对年终奖的预期是多少。哪怕只有两千月薪,但如果他往年一向都不是靠月薪吃饭,而是靠年终奖提成,往年一般都是十万以上奖金,今年他业绩更好,自然会有更高的期望。如果最终只拿到三万,自然会非常失望。而即便他月薪十万,如果今年业绩惨淡,还犯过大错,本以为年终奖扣光不算,还要降职降薪,但结果却被告知逃过一劫,不仅待遇不变,还多少能有三万奖金,他心中一定是庆幸不已吧?这种生活中的相对论,原理简单明了,相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预期值决定YY度,可能这个标题有点问题,导致一些朋友产生了误会,以为读者的心理预期只和作品的YY程度有关,但实际上,它影响的远不止此。简单来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他看第一个字开始,甚至是从看到书名开始,他就已经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各种预判,判断作品的好坏,判断作品的内容,当他发现实际结果与他的预判不符,并且不如他的预判时,他就会产生失望感,而这些失望感累积到一定程度,读者自然就会放弃这部作品。这里,比较难以把握的是不如他的预判,这个不如,是怎么得出的。在作品的写作水准、文字质量等方面,是很好理解的,一般情况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但在具体的内容、剧情上,什么才是好的呢?
违和感,按现在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指一个事物与另一件有关联的事物或周围的环境对比后所产生的不适应、不协调,而感到无法融入其中,产生一种疏离感的意思。举个例子,在一部历史小说中,某人指着一个县令的手腕说:你只不过是个处级干部,怎么敢戴这种手表?我跑了周边五百英里,都没见过这种样式,是不是太招摇了?如果这是本群穿小说,对话发生在两个现代穿越者之间,那就很合理,毫无违和感,但如果作品没有穿越元素,这是两个古人在对话,那话语中的违和感就不用多提了。在网络小说中,违和感是个很让人不爽的东西。要么是作者不爽,为了避免违和感的出现,他们各种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要么是读者不爽,当作者无视它时,就轮到读者去面对了
记得以前和月关聊天时,他总结了一个写作技巧,或者说诀窍,那就是要简单粗暴。简单粗暴,是指小说中的YY手法,这听起来不是什么褒义的好词,也似乎很容易做到,估计会有作者觉得,要写得简单粗暴很容易,我之所以没这么做,只是因为不屑去做。但实际上,要做到简单粗暴,尤其是要做好这一点,并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简单,很多时候,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所谓的简单,并不是说书里第一章就让主角天下无敌,横扫一切,天下太平,这样反而没人看了。一部作品,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需要像工程师那样,把各种零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能良好运作的大机器。因此,读者眼里的简单粗暴,实际上作者要花的心思并不少,这是通过各项设定的巧妙
什么是意料之外的喜上之喜?很简单,当你以为捡到十元时,却发现自己捡到的是百元大钞;你以为自己升职为车间主任,却没想到直接当上了厂长;你以为自己的新网友是个小明星,见面后才发现她是炙手可热的很显然,这有两个前提。首先,原本就有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然后,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这好事之后,还有更让人惊喜、更好的事情在等着我们。这无疑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尤其是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这样的剧情,无疑能把高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个很实用,又非常容易掌握的小技巧。安排这样的喜上加喜的高潮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只在于一点降低读者的心理预期。比如,主角面临一个强者的追杀,在剧情安排中,最终主角
作家助手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