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金融和货币体系一直是一个大难题,而且这个体系的建立我们几乎是避无可避的。 假如你的作品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而创作的,那对于货币体系的描写会相对简单一些,比如都市或者言情,货币体系就是中国的货币体系。如果穿越或者重生到国外,那只要研究一下相应国家的货币体系就可以了。 对于架空或者异界的作品来说,创造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会让人头大到脱发,而对于都市作品来说,难点在于如何给一个纯原创的新物件定价。 至于女频的言情文也会有金融体系的展现,比如男主究竟有钱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眼下的社会体系下,做什么生意才能达到小说中描写的收入水平。往粗浅的想,带有一些经济和货币体系的基本常识,至少也可以避免“女主从500平的床中醒来”这样的情况出现。 当然了,经济学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大学里甚至开设了专业甚至学院,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试着学习一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方便我们设计故事中的货币和经济体系。 阅文起点大学的教务长314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过写作中的金融体系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在教务长的文章中做了这样的假设: 假设有一本新书,在异界设定了三个国家,他们的货币单位分别是镑、金塔勒、铢,在没有上下文联系时,我们几乎无法理性的区分这三种货币哪个更值钱。因为这纯看作者的具体设定,一个金塔勒可以价值一幢楼,也可以只值半个面包,这里不存在任何必然关系。 不过,如果不假思索,单纯从感性角度看,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一百万镑很值钱,一百万金塔勒也不错,搞不好更值钱,而一百万铢就差了许多。 原因不难理解,虽然作品中的国家和英国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一百万镑自然而然让我们联想到一百万英镑,那当然是很大一笔钱了。类似的,铢会让我们联想到泰铢之类的货币,自然就看轻了几分。至于金塔勒,这是一个纯杜撰的词汇,但其中有个“金”字,即便它和黄金没半毛钱关系,也会下意识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觉得这个货币单位价值不低。 在教务长的举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虽然是虚拟的,但想象依然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带着这个思路继续完善我们的镑、金塔勒、铢三种货币后的金融体系。 由于镑、金给人的感觉比较贵,所以我们可以先简单的确定镑和金塔勒比较值钱,而铢则稍微廉价一些。 然后再把画风不一样的金塔勒划分出去设计成比较原始像金币一样的货币,而镑和铢则可以是纸币的感觉。 接着,再用对比的方式把货币间的关系设计出来。 我们继续以现实为基础发散思维,假设帝都的通用货币是镑,银月国的通用货币是金塔勒,南岛的通用货币是铢。而我们的主人公是个游走在三个国家之间的商人,并且一个月的收入足够在帝都买下一间公寓。 这样的设定应该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北京,北京的房价以及主人公的收入水平。 接着,我们再假想一下主人公做生意的流程,我们假设一件我们熟悉的物件,比如瓷器,这件瓷器从帝都收购的价格大约是100镑,贩卖到银月国能够卖到500金塔勒,而500金塔勒可以在银月国买到一头牛和两头羊,再把这一牛两羊卖到南岛,可以卖出10万铢,10万铢可以买1两香料,要是把这些香料卖回帝都,大概能卖300镑,到这里主人公的利润就翻了三番了。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脑子里应该已经有一些不同货币的购买力的认知了,但这些认知是来自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固有认知导致的,比如出产瓷器的帝都很像中国,牛羊作为土特产的银月国很像西藏内蒙,出产香料的南岛则很像是东南亚。 但光是这些假想还不足以形成货币和金融体系,这样的想象更符合主人公生意人的设定,但在体系建立的时候还是缺少大量的设定来填充。 我们顺着这些设想继续补充。首先主人公是个倒卖土特产的商人这个设定已经坐实了,那他一定会选择当地产量大价格低,但在别的地区需求量大产量小的东西作为流通的货物,而且这个东西最好在别的地区能成为奢侈品,这样才能利润最大化,而且三国之间的关系还要让他有机可乘。 由此我们可以推演出下一个设定,三国之间虽然各自有其他国家需要的资源,但三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友好。 那既然不太友好,三国之间显然不可能达成深度合作,而主人公没有选择直接用帝都镑去买特产,而是选择用物资去换当地资源再二次出售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推演出三国之间的货币或许并不流通。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设定,三个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货币制度: 先来看一下最简单的银月国的设定,这个国家的流通货币是被称为金塔勒的金币,这种铸币的方式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也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然后是南岛,他们的货币面值较大,设定的时候是因为铢给人的感觉很容易联想到东南亚国家,那么借由这个假想继续延伸,得出南岛的货币制度采用的是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 (1) 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2) 银币可自由铸造或持生银到国家铸币局请求代铸。(3)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4) 银币或白银可自由输出或输入,以保证外汇市场的稳定。我们甚至可以把南岛铢的通行货币直接设定成银行券。 最后是和中国最为相似的帝都,我们可以直接给这个国家更接近现代的金融体系,也就是信用本位制。信用本位制又称管理纸币本位,这是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世界各国转而采用的货币制度。 而主人公游历各国时遇到的小国家和村落甚至可以设定成粮本位制,也就是以粮食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这样一来各个国家之间通行的货币制度就比较清晰了,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给国家编上编年史,比如南岛铢的面值这么大是不是因为这个异界曾经因为科技爆炸而导致银矿数量的激增。 帝都能超越时代这么多年提前实现信用本位的货币制度,是因为强权还是因为金融发展迅猛? 用牛羊做土特产的银月国大概率是游牧民族组成的,这样的体制下为什么能让金本位制同行这么长时间。 在这些认知的基础上,再一步步开拓思维,推演国家的结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然后再推演出最基础的一斤大米、一斤面粉需要多少钱。接着老百姓每个月能赚到多少钱,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都会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 金融和货币体系也就变得更有说服力了。 最后套用一句教务长在文中说的话,现实中的虚幻,虚幻中的现实,才是最吸引人的卖点。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在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说、动画、电影等诸多作品中,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能力体系,从金庸大师笔下飞檐走壁的武学功法,到JK·罗琳笔下充满想象力的魔法,我们作为读者和观众所见过的力量体系其实早已举不胜举。 但奇怪的是,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很注重力量体系的设定。 比如金庸的武侠故事,那些武林高手的功法只有简单地突破第几层第几层,层级越高表示越厉害,有些独特的功法则用数量表示,比如六脉神剑需要一脉一脉的开,全开表示大成,降龙十八掌则需要一掌一掌学,第一掌最简单,学完全部的十八掌就是武林一等一的高手了。 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对魔法等级的表现更加简单,甚至没有一层一层的递升,影响能力强弱的只有个人对魔法的领悟,认识的越深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总的来说魔法世界是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火影忍者的能力体系其实也非常相似,查克拉的概念其实脱胎于中国的炁,忍者学校学习的是开发每一个细胞中蕴含的能量的使用方法,也就是查克拉的开发和使用方法,早期其实没有太明确的提升方法的设定,甚至连查克拉的属性相克,形态变化,性质变化这些都是后来慢慢加上的。虽然火影忍者世界有明确的忍者等级的划分,但这个等级其实和个体能力的强弱并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木业的下忍才是最不好惹的。 和火影齐名的海贼王也有相似的情况,早期只有一个吸引人的能力设定——恶魔果实。超能力是恶魔果实赋予的,能力强弱来自于对恶魔果实能力的开发程度,到后期才慢慢加上类似海军六式这样注重身体开发的能力,以及霸气、恶魔果实觉醒这样带有等级提升感觉的能力设定。 可见大量的早期作品中很少有把力量体系单独拿出来设定并且完善的,就连四大名著种都没有很明确的力量体系的设定。也只有金庸的武侠世界有简单的对于能力强弱的等级划分,但总的来说金庸大师的文章还是更突出一个侠字,而不是武字。 可以说在网络文学兴起前,能力体系的具体设定方法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甚至可以把清晰的力量体系设定,看成网络文学独具特色的一种创作方法。 而这样的设计方法如果要追溯的话,应该从早期的仙侠修真类作品中探索,而关于力量体系的设定较好较全的作品,最被大家所认可的应该是《飘邈之旅》和《蜀山剑侠传》这两本书。 《飘邈之旅》2005年在台湾出版,作品中所设计的力量体系和等级划分和我们现在认知中的修真等级体系最为接近。 我们以《飘邈之旅》中的修真者等级设定为例: 修真者的修为境界共分为十一层: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每层又有上下之别。 同时,修真者又分为修妖者,修魔者,佛宗,未到渡劫期而失去肉身的可进灵鬼界修灵体或鬼体,到渡劫期而渡劫失败的可转修散仙。 而《蜀山剑侠传》的历史就更加悠久了,蜀山剑侠传的作者李善民笔名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1932年开始在天津《天风报》连载,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出至五十五集,抗战胜利后搬到上海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继续创作1948年,全篇共五百万字。这本书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作品中首次出现武人、剑侠、散仙、地仙、天仙、金仙,这样的修炼等级,同时结合了现实中的剑仙学修行体系和各种法术的设定都相当完善,从正宗,魔门到旁门在作品中都有出现。从等级设定,修炼体系设计,包括连载方式和作品字数,这都和现在我们认知中的网络文学非常接近了。 结合这两本书中的体系设定来看一下我们现在公认的修真体系: 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合道)、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准圣、混元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大道。 可以说现在的网络文学、仙侠、玄幻小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两本书的影响。 不过后来越加详细和完善的力量体系设定也是受到了网络游戏的影响,用数据构建起来的网络游戏时代,会有清晰的生命值(红条)、法力值(蓝条)、等级,以及升级所需要的经验。 不同的网络游戏会有不同的设定,在早期的时候有些游戏会注重兵器的炼成,有些则会注重功法,但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升级和升级所需的经验。 结合这些游戏的设定方法之后,早期网络小说中的力量体系的框架便出现了,我们只是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了主人公从1级升到满级的过程。 而且我们不用设置1级到2级需要多少经验,只需要知道1级和2级有什么不同的状态,一来我们不可能像游戏开发师一样把每一个等级细分到经验数据,这些数据也没有读者愿意看,二来我们其实也不需要把力量体系设计的非常合理,经典作品里的力量体系也有很多崩坏的,在这件事上不用费太多精力。 具体来说的话,你可以把力量体系设计成5个或10个阶段,不过数字应该设计成多少,应该有多少个大境界,大境界又该分几个小境界,这些其实都不太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不同的阶段下能获得怎样的收获就行了。 毕竟你打游戏的时候也不是很在乎什么时候能从2级到3级,只会在乎几级能出新手村,几级能有坐骑、宠物,几级能上天,几级能刷新副本。 而且真正的好游戏总是从满级之后才真正开始的,不是吗? 于是,结合这些思路,再运用到写作当中,把每一个力量体系重编,划分等级之后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设计出看起来合理的力量体系。 当然还要加一点点包装,比如除了修真的等级体系之外最常见的,初级异能,中级异能,高级异能;或者见习魔法师,学徒魔法师,大魔法师,类似这样的设定能让人一眼看出你的故事类型,也能塑造对主人公成长的天然期待感。 不过包装和外壳同样不是力量体系设计的重点。 如果抛开所有的包装和设定,归根结底能力体系的设定就是最简单的1级升级到2级,给主角设置金手指的作用就是让1级的主人公能打赢2级的对手。 所以力量体系设定的重点在于,让所有人物都能在同样的规则下变强,而主人公则有办法打破这个规则。 主人公有能力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我们要先确定别人能做到什么事,这就是力量体系的设定了。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上一节课我们针对作品中体制结构的设计做了一些简要的解释,那这一节课我们就顺着体制结构的思路继续思考,核心矛盾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曾经讲过故事核心的部分,故事核心是你要表达的故事的整体基调,也就是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比如关于复仇的故事,或者关于长生的故事等等。 而这节课要说的核心矛盾和故事核心略有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有关联。 我们可以概括为,故事核心是故事的主基调,但在故事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核心矛盾。 同时核心矛盾存在矛盾层次,会随着故事发展而提升,比如:主人公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而提升了社会层级,那么他的影响力就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变大,阻止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强。 随着主人公踏上更高的社会层级,核心矛盾会从个人的复仇升级成团体之间的的冲突,假设主人公要复仇的目标死后会对敌方的势力乃至一个地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那地方势力必然会拼命阻止主人公的复仇,如此一来反派便也有了产生行为的驱动力。 我们用早年间很流行的开篇灭门举例:这个主人公开篇被灭门的时候,主人公的核心需求是活下去,那故事的核心矛盾就是主人公和生存环境的矛盾,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之后,他会踏上复仇的道路,不停的提升自身实力和社会地位,最后一步步爬上顶层才发现原来当年灭他全族的是实行暴政的昏君。 这时你的故事核心和核心矛盾就会发生变化和升华,单纯的复仇或许会变成为了天下苍生而起义,核心矛盾也会从个人的恩怨升华到社会阶层的矛盾。 用类似的手法实现核心矛盾升华的故事有很多。 比如几年前红极一时的《饥饿游戏》,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社会结构,绝对的中央集权构成了国会区,国会区之外又分了十三个区域,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生产,比如渔业区、纺织区、畜牧区、矿产区等等,并且为了让人民牢记七十年前十三区的反叛失败,所以每年都要举行名为“饥饿游戏”的大逃杀游戏,游戏会从每个区选出两个年轻人参加,参赛者会在特定的赛场中相互搏杀,最后只会有一个胜利者,同时也是唯一的生存者。 在这种阶级森严且完全固化,同时又存在反人类制度的状态之下,很容易引发阶级矛盾。 而在故事中,主人公凯特尼斯从一开始主动站出来代替被选中的妹妹参加大赛,到最后加入革命大军揭竿而起,故事“反叛”的核心没有改变,但故事的矛盾层次却一直在提升。 最开始凯特尼斯只是有些叛逆,虽然生在矿区,但却练就了一手好箭术和出色的狩猎技能,到这里她还是屈服于这种奇怪的制度下的。 之后替妹妹参加大赛,这里就开始突出了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出于保护亲人的目的,她开始挑战规则。 再到第一场大赛结束,她用“爱情”的戏码让她和皮特一起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优胜者,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出现双优胜者的情况,也是她第二次站起来挑战规则。 而在这之后,她和皮特变成了明星在十二个区巡演,这时的凯特尼斯已经察觉到了制度的异常,萌生了一些反抗的念头,但终究还是屈服在制度之下的,因为这时她要保护的已经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自己的家乡十二区。 第二场大赛开赛之后,凯特尼斯开始真正萌生了反抗的念头,也在这时接触到了革命军的势力,大赛中途被打断,凯特尼斯被革命军救走。 至此故事的矛盾核心已经彻底升华,主人公已经从一个叛逆的小孩,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反叛的精神领袖,但这样的人,一旦卷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依然只能沦为棋子,于是故事的主体也就变成了凯特尼斯和命运的抗争,以及代表十二区的革命军和统治阶级的挑战。 《饥饿游戏》出版于2008-2010年,作为近年来以反乌托邦为主题的作品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作品中矛盾层次的不停加深,阶级之间的理念冲突,以及故事核心的多次偏转都让故事越来越有深度。 不过比起饥饿游戏,其实还有一个大家更加耳熟能详的例子那就是我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的创作是在北宋徽宗时,当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也是《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根据。 在整个水浒传的小说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故事我想应该离不开鲁智深、武松这几号英雄人物。 我们以鲁智深的故事为例,在小说中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接受招安后,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在小说中鲁智深是个重情重义好打抱不平的人,他在听闻金翠兰被一个卖肉的屠夫强娶之后愤愤不平,要为其出头。要知道鲁智深当时是有官职的,提辖虽然是基层官员,但职能好歹也和现代的警察一样,但这样一个公职人员,却拿一个卖肉的没办法,还要借买肉挑剔找茬,让镇关西先动手才好帮金翠莲父女出气,结果失手打死镇关西,被迫逃走。 而后遇到林冲,和当时被发配的林冲意气相投,并且还因为救了林冲一命而得罪了高俅。 其实从这些人物的遭遇我们就能够推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为人刚正不阿,鲁智深为人重情重义好打不平,武松义字当头明辨是非。 但越是这样在我们看来完全应当是英雄的人物,反到在当时被逼迫到落草为寇。 这样的描写和手法,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人物的认识,一方面让我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当时社会的异常,同时能够不停的加深文章的矛盾核心,也就是腐败无能的封建制度和受到压迫的英雄之间的矛盾。 讲完这两个例子之后,我想各位应该已经能够摸到一些塑造核心矛盾的方法以及不同故事中核心矛盾的差异了。 还是用这两个例子来做对比,《饥饿游戏》的故事是跟随主人公凯特尼斯的成长讲述的,虽然“反叛”的故事核心没有变化,可是核心矛盾却发生过几次偏转,从通过自我牺牲拯救妹妹,到挣扎求存,到加入革命,最后成为精神领袖,每个阶段的核心矛盾都略有不同。 《水浒传》的故事同样是“反叛”的故事核心,但却是通过描写108将的经历来表现的,所以基本上看不到每个人物的个人成长线,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从平凡生活到落草为寇的心路历程。而矛盾核心一直都是腐败无能的封建制度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英雄之间的矛盾。 用网文的话语来讲的话,饥饿游戏的主人公凯特尼斯有一条明确的升级线,从普通人成长为英雄,并且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对手,最后一步步成长为领袖。而水浒传是群像小说,108将代表着36天罡和72地煞,所以基本可以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再出现时就已经是满级大佬。 所以作为读者,我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这些人物的经历而不是成长上。 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很好的加深故事的核心矛盾,也都顺利的加深了故事内核,只是表现手法略有不同,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下一节课,我们来聊一聊故事中力量体系的设定。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在了解了故事的编年史和时代调性的作用之后我们再来考虑一下故事中所出现的体制结构。 和地图的设计一样,体制结构的设计同样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可以参考。 小到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以及班长班委等制度,大到社会阶层的体制结构,我们都有大量的资料可以参考。 比如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起义和抗争,从底层一路攀升到顶层的例子也有不少,其中汉高祖刘邦的经历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中最出名的几个之一了。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出现在大多数故事和典籍中的时候,都是以亭长的身份出现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亭长在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 我们可以先来看下秦朝当时的官制: 在这个图里,我们甚至找不到亭长的位置,说明这个官职是在三老、有秩以下的。然后我们可以继续查阅一些典籍来看一下,可以发现亭长一职于战国时设立,主要任防御之责,治理民事。秦统一后,亭长保留在国家官职中,没有裁撤,每十里设一亭。 而“亭”这个位置则在三老管理之下,也就是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位置有点像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但在当时实际管理的人员和具体工作到更像是一个村长,或者接到办事处主任。 并且刘邦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已经四十岁左右了,而且还要靠萧何的举荐。 要不是遇到乱世,恐怕刘邦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 带着这些了解之后再去看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是不是就多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刘邦这样的开场设定是不是像极了那些废柴逆袭的套路? 这就是整体的体制结构所带来的效果。 而作为一个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历史和生活中的这些体制结构有哪些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作品当中,怎样的体制结构能够引发更深层的矛盾冲突。 在世界观底层概设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思考的体制结构不单单是让主角从小队长升级为大队长,从亭长升为三老,或是让他从打工仔升级成富豪。 我们要思考的是,主人公在体制结构中的升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主人公的成长会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 让我们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假象一个故事设定。 假如主角重生到一个美国华裔身上,这人是个穷困潦倒的乞丐,但却是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他原本命途坎坷,横死街头。但是主角带着一个神豪系统穿越到这样一个人身上只要,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可以获得现金奖励。 那么从这些设定我们已知,主角重生的时候是带着原本的记忆和系统的,他重生后处于美国社会阶层的最底层,乞丐除了年轻以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主角的系统或许能够给他带来大量的金钱,于是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期待,大家都知道美国的体制结构中有着一些独特的性质,比如金钱在美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下无比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DC世界中拥有“钞能力”的老爷,蝙蝠侠。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正义联盟》里老爷和大超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超人:“你是怎么把房子从银行那里赎回来的?” 蝙蝠侠:“我把银行买了。” 类似的桥段大家可以再各种作品中看到,在美国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金钱的力量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的上左右选票,当然只是一定程度上。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带着神豪系统来到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国度,他乞丐的生涯想必很快就会结束。 这时候他实现了第一次社会阶层的跨越,从乞丐变成了普通人。 但他的系统到底能让他在短时间内跨越到什么程度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社会阶层细分,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社会学家丹尼斯·盖伯特(Dennis Gilbert)、威廉·汤玛森(William Thompson)、乔瑟夫·希吉(Joseph Hickey)和詹姆士·汉斯林(James Henslin)提出一套分为六个社会阶层的系统。 这些阶层模型包括: 第一层:上层阶级,由富裕且有权势的人组成。 第二层:上层中产阶级,由受过高等教育且薪资优渥的专业人士组成。 第三层:下层中产阶级,由受过大学教育的专业业务员以及办公室助理组成。 第四层:劳动阶级,由工作内容大多是重复规律的蓝领阶级职员组成。 第五层:劳动贫穷阶级,由血汗工厂的工人等勉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组成。 第六层:赤贫阶级,失业人群、乞丐等几乎无法养活自己的人组成。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主人公原本处在第六次,也就是赤贫这一层级,但在系统的帮助下,直接跨越到第四层以上第三层以下,因为他已经不用通过廉价的劳动来获取收入,但他还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 那么发展到这一步,主角是不是可以凭借自己华裔的脸孔到唐人街转一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民间组织的帮助和庇护,又或许能够靠着系统给予的金钱开家店做门生意。 但是主人公的突然提升,一定会引起一些意料之外的关注,比如负责主人公原本乞讨地区的警察,或者民间组织等等。 一个乞丐突然变得富有,这会让大多数人绝对奇怪,那么谁会最眼红,谁又会来调查他。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再研究一下美国底层的生活状态了。 首先主人公原本的身份是一个乞丐,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混街头的,那么他的突然富有当然会引起同行的关注,但美国的乞丐们还不至于对他动手,这些人大多是酒鬼和创业失败者。 但自然是混街头,那就一定会认识一些民间组织,这些人一定会来纠缠我们的主人公。 以及地方上的片警,一个原本在乞讨的华裔突然富有,这件事一定会被警方关注,因为最快的发家致富的方法都已经写下了刑法上面。 主角解决了这些困难之后继续往上爬,就会开始接触美国的富豪圈,在这个圈子里充满了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这些外人眼中的富豪和企业家们,其实都在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自己的一方水土,主角的突然闯入,必然会在当中掀起一番波浪。 金钱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突然的增加一定会带来很多变化,跟何况主角到了这个层级之后,他通过系统增加的这些货币或是黄金的筹备是否会影响美国金融市场。 如果在系统的帮助下主角继续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爬到最顶层。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继续填充政治格局和体制甚至世界格局的相关信息,又要思考主角是不是能通过系统得到额外的原油储备?能不能得到额外的金矿?这些凭空出现的资源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至此,故事世界中的体制结构就完全呈现了出来。 如果把这个故事架空成一个异世界,我们一样可以借用这些设定,比如主人公穿越到一个异世界,这个世界是个仙魔人三足鼎立的世界,并且存在修炼体系。 那么在这个世界中的社会资源除了金钱之外还会出现修炼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或许仙丹灵草,又或许是灵石宝玉。在这样的设定下,我们的主人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得到额外的资源,然后再一步步通过主角的成长,展现不同社会阶层的状态。 依然是一步步提升社会阶层,最后爬上顶层放眼世界。 主角的成长线和体制结构的完善必然是同步进行的。 在后继的课程中,我们也会为大家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使用。下一节课我们来聊聊通过体制结构而引发的核心矛盾。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通过前几篇文章的梳理,我们应该已经对世界观的表层呈现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先在先前的课程中提及的“冰山”理论一样,世界观的构造就像是一坐大海中央的冰山,表层呈现是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东西,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够“叫座”。 底层概设的则决定了隐藏在海面下,那些支撑着表层呈现的庞大而复杂的设定,这些内容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够更合理,更符合逻辑,最终达到“叫好”的状态。 而我们把底层概设又分为了四个部分:时代调性、矛盾核心、力量体系、体制结构。 作为世界观底层概设的第一节课,我们将从时代调性的设定开始,和大家聊一聊世界观这些更深层的设定为故事带来的影响。 说起“时代调性”这几个字,我想你最先想到的应该会是前几门课程中出现的《冰与火之歌》,这本书中关于势力分布、地图设定以及世界编年史这些无法直接展现在读者个观众眼中的设定,其实用了一本辞海大小的书详细记录了下来。 不过这些设定做的虽然好,可对我们来说这些复杂难记的词汇并不容易理解吸收。 所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观。 这些陪伴我们一起长大的电视剧和小说之间是不是有所关联,是不是也一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呢? 金庸大师在写作时同样是有世界观的意识的,但他的创造方式和之前分析的作品和案例都稍有不同。 他的时代背景因为武侠两个字的关系而框定在了古代背景下,但他不像《冰与火之歌》一样创造一个全新的架空世界,反而更像是写了一套史书记载以外的,我们在正史中无法看到的武侠世界编年史。 如果你有心思把金庸的所有故事都看一遍,然后把其中几个重要事件整理出来,你会发现金庸的每一本小说都是建立在一个朝代的基础下的。 如果我们把重大事件用年份排序后,故事会变成这样: 公元前483年,阿青于白猿处出师,越女剑法大成,成就半仙之境,当年遇范蠡一见倾心,帮范蠡训练越国剑士,简化版越女剑流传世间,随后越国灭吴国,范蠡携西施远去,阿青黯然隐居。南北朝时期达摩来到中国,于少室山创立佛教禅宗,创出镇派武学《易筋经》,随后536年,达摩祖师逝去。此后二十年间,西魏宇文泰大破荆州,梁元帝藏下宝藏,即连城诀中的宝藏。 隋朝末年中,有绝世奇才李婧勘破《易筋经》,成就绝世高手。694年,波斯明教传进中土,仅仅偏居一偶,黯然生存,877年丐帮建立,十年后,唐朝灭亡。当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三十年后,段思平创出六脉神剑,登临江湖绝顶,大理立国。960年宋朝建立,大宋江湖中波涛汹涌,1030年慕容博出生,斗转星移名震江湖,立志光复大燕,八年后西夏建立,1051年的时候,扫地僧出现在少林。十年后萧峰出生,萧远山被埋伏,跳崖未死隐姓埋名在少林偷学武功,准备复仇。丁春秋偷袭逍遥子,逍遥子承活死人。 1064年,慕容复出生,慕容博假死,进入少林偷学少林绝技。1065年波斯叛徒霍山,将毕生武学刻在圣火令上,流入中原,明教开始崛起。1083年萧峰成为丐帮帮主,降龙十八掌名震江湖。1090年鸠摩智打上天龙寺,索要六脉神剑,段誉初学六脉神剑,被鸠摩智抓走。一年后萧峰契丹人身份被暴露,离开丐帮,聚贤庄与大宋江湖决裂。一年后萧峰和耶律洪基结拜,并平乱有功,成为南院大王。 随后一年中,萧峰虚竹段誉与少室山大战,虚竹成就逍遥派掌门,并迎娶西夏公主,一年后段誉当上大理国君,萧峰为阻大辽侵宋,以死相逼。1112年王重阳出生,遇吕洞宾得传天璇剑法。三年后,黄裳九阴真经大成,并挑战明教高手。1140年中,江湖中出现剑魔独孤求败,纵横江湖无人能敌,独孤九剑名震江湖。一年后岳飞被陷害冤死,死前留下《武穆遗书》。三十年后独孤求败一生未得敌手郁郁而终,段王爷、周伯通、欧阳锋、金轮法王和黄药师等一众武学奇才先后出生。 三十年后,王重阳于古墓中修行,并与斗酒僧从九阴真经中悟出九阳神功。南宋宦官也创出葵花宝典。二十年后,中原五绝相聚华山,一绝高下。三年后天下第一人王重阳死去。1227年,郭靖降龙十八掌大成,九阴真经在身,目睹华山第二次论剑,当年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去世。南宋与蒙古联手灭掉大金。 1235年明教参考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创出乾坤大挪移,明教正式登上台面。1243年杨过被郭靖送上全真,和小龙女相遇,并互相喜欢,双剑合璧闯荡江湖,因两人出现矛盾,两人分散,随后郭襄出生,杨过断臂,误入独孤求败剑冢,习得独孤九剑,四年后张三丰出生,杨过和小龙女终成眷属,第三次华山论剑,出现新五绝。 1273年,郭靖黄蓉战死襄阳,蒙古进攻南宋都城。1317年,谢逊成为四大法王,成昆杀谢逊一家,1337年,张三丰九十大寿,张无忌出生。1360年张无忌乾坤大挪移九阳神功大成,和赵敏退隐江湖。五年后,明教范瑶创出吸星大法,1372年后杨逍逝去,明教群龙无首,又被朝廷打压,明教高手重组成为日月神教。 1458年张三丰仙逝,享年212岁,葵花宝典重现江湖,并被渡元改编成辟邪剑法。1493年东方不败习得葵花宝典,打压任我行成为日月神教教主。十年后令狐冲学得独孤九剑,与任我行打败东方不败,令狐冲与任盈盈结婚并隐居,一年后金蛇郎君夏雪宜全家被灭门,夏雪宜偷了五仙教三宝,成为江湖中的魔头。 1623年—1644年,袁承志成为金蛇剑主人,报仇雪恨,并助阿九(独臂神尼)守住帝位,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满人入关,吴三桂投降,封平西王。 1669年,韦小宝和康熙杀掉鳌拜,韦小宝成双面间谍,陈近南死后,韦小宝黯然隐居。1735年乾隆登基,陈家洛出生,当年苗人凤和胡一刀生死一战,胡一刀大败,三年后红花会大败清军主力。一年后香香公主死在北京,一年后胡斐为父报仇,大战苗人凤! 到此金庸武侠已经发展到了清代,武侠江湖步入末期,渐渐没落,江湖侠客再也不见,到处都是火器横行霸道。(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 将这些重要事件串联之后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中国通史的感觉,其实每一本作品描述的都是正史之外的世界,而且每一本作品都有所关联,甚至能够看出武学从兴起到没落的过程。从金庸大师的编年史设定,我们能够看出,把他的所有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而每一本作品拆分开,又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我们通过《鹿鼎记》来看一下故事的时代调性,这个故事是金庸的最后一个作品,同时也是大家公认的金庸最好的一个作品。 时代调性设置在了和我们最接近的清代,这个朝代的本身的复杂性质想必不用再这里多做解释,而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中,性质就变得更加复杂,政治方面幼年皇帝被奸臣架空沦为摆设,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势头正猛。文化方面又收到西方文化的入侵,洋枪火器开始传入中国,也正因为火器的出现而让武学的时代开始走向没落。 而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韦小宝这样一个油嘴滑舌的小混混却能在各个组织当中周旋,并且从中获利。《鹿鼎记》用最喜剧的方式呈现了一个集齐复杂的故事背景。 金庸大师的功底可见一斑,当然在中国研究金庸的人数不胜数,我们不奢望能像学者一样把这些经典故事全部研究透彻,只求能够从中学习到可以帮助自己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而在我们熟悉的故事中,《放开那个女巫》、《诡秘之主》等优秀作品,都做到了用时代调性设置故事的主基调,然后再缓缓将世界呈现在读者眼中。也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参考资料的夯实,这些优秀的作者才能让他们笔下的世界合理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通过前两节课的课程学习,我想大家应该对世界观表层呈现的构成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 我们通过分析《冰与火之歌》地域风格和势力特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出了一些可运用在写作中的小技巧。 但上两节课中我们似乎在不断重申一句话,那就是无论你的世界观做的多么恢弘庞大而且完善合理,读者认识你的世界观的方式一定是通过某个角色。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势力——人物”的方式设定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准则,但读者的认知方式一定是与之相反的,他们先认识人物,记住他的能力或者金手指,然后记住他所在的地点和伙伴,最后才会对她的经历、他接触到的势力,和整个世界的历史感兴趣。 在先前的课程中我们就讲过,世界观的设定可以从五大基础构建中的任意一点作为切入点,通过人物关系构建世界观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而近几年出现的作品中,陪伴我们十二年之久的漫威系列电影的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的搭建无疑是最成功的的几个案例之一。 漫威宇宙通过《钢铁侠1》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把世界观直接定位在了现代美国,和前两节课分析的《冰与火之歌》相比,我们不需要在花大量的精力去学习这个架空世界中的世界格局、地理信息和势力分布。 因为设定以现实世界的美国作为基础,所以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托尼·斯塔克这个主人公的身上。 洒脱、花花公子、军火商,天才发明家。这几个设定几乎在故事最开始就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之后托尼遇险,在恐怖分子的山洞中用废物打造出第一代反应堆和初代战甲马克Ⅰ,至此钢铁侠诞生。 之后随着《雷神》、《美国队长》等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便也被观众们慢慢记住。 漫威宇宙中所有的人物关系如果想要全部梳理清楚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为了让观众和粉丝能够随时查到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漫威官方甚至在官网开设了人物关系查找功能,这个功能大概长这样: 如果我们点开其中一个人物,比如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物关系图大概有这么复杂: 托尼能有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他花花公子、擅长社交这两大设定其实也息息相关,在他的人物关系中甚至能找到蜘蛛侠的阿姨梅姨。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物的人际关系可以设计的非常复杂,理论上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让你的人物认识你小说故事中的所有人。当然如果你愿意,你也有办法认识全世界的人。 这个说法有一条理论可以论证,那就是“六度人脉理论”。这个理论是1929年,由匈牙利作家Frigyes Karinthy在短篇故事‘Chains’中首次提出的。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Stanley Milgram设计出“小世界现象”来检验这一理论。 所谓六度人脉关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关系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六次握手规律。通俗地讲:“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通过“六度人脉理论”我们完全可以让我们笔下的主人公认识故事中的所有人,但无论在写作还是生活中,你会发现真正围绕在一个人或者小说人物身边产生交集和故事的往往只有三到五人。 我们用《内战》中出现的人物来简要分析一下,钢铁侠和美队之间首先是因为理念冲突而引发了矛盾,之后又因为巴基的出现导致关系的彻底恶化。 这里的人物关系其实只牵扯到钢铁侠、美国队长、巴基和钢铁侠的父母。就算算上钢铁侠的父母,矛盾的核心其实也不超过五人。 通过设定我们可以知道,钢铁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美国队长被基因改造并且被冰封70年,巴基是他的战友,两人有着过命的交情。 在美国队长被冰封在湖底的时候,巴基则被九头蛇控制并改造成为杀戮机器,并且也被冰封,只有执行任务时会解冻释放。 在某一次任务中,巴基为了抢夺超级士兵药剂而杀死了一对夫妻,虽然巴基当时被控制,但的确是亲手杀死了那对夫妻。 而这对夫妻正是钢铁侠的父母,至此整个人物关系和矛盾就出现了。 美国队长和巴基是生死之交,和钢铁侠是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而巴基则是钢铁侠的杀父仇人。 再加上之前美队和钢铁侠的理念导致的分歧,这两人便彻底决裂,于是顺理成章的引出之后的内战。 钢铁侠和美队不同的人际关系也由此展开,比如钢铁侠的好友钢铁爱国者詹姆斯·罗德斯,和钢铁侠情同父子的小蜘蛛彼得·帕克,他们一定选择帮助钢铁侠。 而美队的生死之交冬兵巴基,敬仰美队的猎鹰,他们一定会站在美队这边,通过这些人物关系和隐藏的彩蛋继续延伸,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就构建了出来。 和漫威用相似的方式构建世界观的例子其实也不少,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手游《王者荣耀》在最早的S1、S2赛季的时候,我想王者荣耀的制作团队应该还没有构建世界观的想法,英雄都是一些历史人物,或者用历史人物魔改而成的游戏角色,所以这些来自不同时代,甚至不同世界的游戏角色的背景故事是碎片式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状况下来到了王者峡谷。 但随着这个游戏越来越火,游戏团队也有了制作世界观的意识,于是我们便见到了整合后的各个英雄背后的势力和所属的组织,比如稷下学院、长城守卫军、长安等等。 除了本就关联很多的魏、蜀、吴三大势力之外,长城守卫军和长安这两个势力也因为李白和苏烈这两个游戏人物而联动了起来,属于长安阵营的李白和属于长城守卫军阵营的苏烈是好友,长安的治安官狄仁杰又一直想要逮捕李白,而长安势力的君主武则天又想招安李白。 由此整个人物关系线就被串联了起来,并且逐渐构成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体系。 通过每个人物的小传和背景故事让一个个人物之间有所关联,再牵扯出背后的势力,随后再一步步完善故事的整个世界观。 这同样是一种完善故事世界观的思路,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你需要先塑造出足够引起读者兴趣的出色的人物,而关于具体的人物设计的方式,我们会在后继课程,以及线下培训班中和大家分享。
上一节课程中,我们通过《冰与火之歌》拆分简述了一下原作者乔治·马丁为原著设计的维斯特洛地图和世界地图。 马丁老爷子通过一个个家族中主要人物的视角展现出每个家族的特点和他们所在地区的特色。 那么,在弄清了这些家族所在区域的特点之后,我们继续深入分析一下,这些不同的地域特色会演化出怎样的家族或者说势力特色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北境史塔克家族。 在小说和剧中我们能看出来,北境虽然占地面积广,但因为极端气候的关系耕地面积并不大,甚至在故事中占据笔墨极重的临冬城也更像是一个堡垒而非城市。 这也导致北境的各个家族之间走动和联系并不算太频繁,所以整个北方更像是一个个家族之间形成的联盟。在这样的极端气候下生存需要当家人步步为营,这也造就了北方人古板守旧但忠肝义胆的性格。 这一点从史塔克家族与众不同的族语就能看出来,别人家的族语要么是家族的处事风格,要么是行为准则,要么是让后人牢记自己的发家史,而史塔克家族不同,他们是一句纯粹的警示,凛冬将至。 而这也和他们所在的区域关系也很大,这个世界中存在无尽的冬夜,也存在异鬼这样的魔法生物,但无论是冬夜还是异鬼来袭,首先面临危机的一定是定居在北方的史塔克家族,和以他们为首的北境联盟。 所以这也导致了史塔克家族的族语变成了仿佛有些神经质一样的警示。 而一直和史塔克家族处于对立关系的兰尼斯特家族,他们的族地凯岩城位居维斯特洛大陆的西境地区,这里除了肥沃的土壤和天然的山峦屏障之外,还有山脉中从古老时代留下来的仿佛开采不完的金矿。 西境有金矿、土壤和作物,有足够的人口,甚至还有帮助他们免遭外界侵扰的山峰作为屏障,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兰尼斯特家族的发展非常顺利,又凭借着金矿出产的金子作为财力支持,导致兰尼斯特家族可以通过借债给国王的方法控制君临城。 所以比起他们“听我怒吼”的族语,经常挂在兰尼斯特家族的人嘴边的口头语倒是“有债必偿”。 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家族是葛雷乔伊家族,他们和仿佛天选之子一样的兰尼斯特家族仿佛是两个极端。 葛雷乔伊家族的族地是铁群岛,地理位置处于维斯特洛大陆西方的海域之中,以海湾和群岛为主,这导致他们很难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唯一能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方式就是捕鱼和掠夺。 所以发展航海业几乎是必然的,而除了捕鱼之外,他们还把更多的人力用在了掠夺上,铁民湾的地理位置接壤了河间地、西境,以及北境。这样的地理位置非常方便他们掠夺各个沿海村庄。所以仿佛理所应当一般的,他们成为了一群海盗,而航海技术最落后的北境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而且铁群岛的人根本就不怕死,甚至把葬身大海视为一种荣耀,当然这和他们信仰的“淹神”有关,至于这个和克苏鲁神话非常相似的信仰体系,我们可以再后续的课程中和大家分享。 总之,在各种地理位置的限制和信仰的影响下,导致铁群岛的人成为了一群只知道掠夺的海盗,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他们的战斗实力不容小觑,并且拥有整个维斯特洛大陆最一流的航海技术。 当然除了这几个家族之外,故事中所出现的各个家族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高庭的提利尔家族,同样地理位置好,并且土壤和水域充足,大量的耕地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粮食和人口,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家族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信仰“生生不息”这样的行为准则。 以山区为主的谷地艾林家族则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和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这给了他们足够的发展的机会,除了占据了主要的战略要塞鹰巢城之外,他们还拥有整个维斯特洛大陆最好的锻造技术和最好的装备。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各具特色的小家族,比如忠肝义胆的熊岛熊家,阴险狠辣的波顿家族。 而所有的故事也都是围绕着这些家族之间的纷争展开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一个词,“地理政治学”也被称为“地缘政治”。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这条理论的应用大家可以在各个研究世界格局的节目以及讲述历史变革的书上看到。 直白的说就是从地理因素来研究分析政治关系与发展的变化。 这样的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本文中通过地理位置演化出的各个家族的特性就是地理政治学的实际运用。 地理位置决定了势力发展的根基和考验,让势力立足的方式决定了该势力的处事风格,家族的处事风格和行为准则影响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作为创作者,再通过每个人物的行为和想法把他所属的势力和地区的特色一点点呈现在读者眼中。 在故事早期能够让读者相信人物的所作所为都是事出有因,就已经算得上是十分成功的初期构造了。 世界观的表层呈现可以随着故事展开一点点填充,但如果你的设定已经出现在了读者眼前,那么请把这个设定记录下来,并设法完善它。 小说中的人物可能会只出现一次,但在小说世界中出现过的地图和势力,总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派上用场。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就像前面的课程中所讲的一样,我们把小说世界观的构成分成了五个大类,而实际创作中又可以通过展现在读者眼中的世界,和读者看不见的隐藏世界,把世界观分成,“表层呈现”和“底层概设”。 这个系列的课程会针对表层呈现的部分优先做讲解,我们把“表层呈现”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域、势力、角色、动力。 而地域、势力和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门派、族群等,其实我们有着大量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变革,在信息获取极为便捷的今天,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生态资料也不难找,这些其实都是现成的参考资料。 但在实际写作中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缺这些资料和查找的方式,我相信我们缺少的是使用的方法。 作为具体分析的系列课程,头两部分的就地域、势力的相关内容,我们就以《冰与火之歌》为例,来看看这本把地域和势力划分做到极致的经典作品是怎么做的。 其实这本作品的原著真正看过的人可能并不算多,但看过美剧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只是大多数人都被第一季的第一集劝退了。 如果你也是一样在第一季第一集就被劝退的朋友,那回忆一下,是不是从鲁温学士教调皮的爬墙者布兰·史塔克学习维斯特洛大陆的各个家族和领地的时候,你就开始走神然后出戏了? 不得不说,其实这个点是非常违反我们所谓的网文“套路”的,因为开篇给了太多的信息,导致读者或者观众根本来不及消化信息,从而导致读者和观众的大量流失。 但是如果你能忍住前面略显枯燥的日常,等剧情进入到布兰·史塔克爬上钟楼刚好撞见王后瑟曦·兰尼斯特和自己的双胞胎弟弟詹姆·兰尼斯特在废弃钟楼上私通的时候,那恭喜你,你马上就会入坑。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之后,如果你还有心思再去二刷这本书或者电视剧,你就会发现其实开篇告诉你的这些信息非常有用,并且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当然这种任性的创作方式非常不适合我们,甚至不适合任何一个作家。马丁老爷子敢这么做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这些家族势力和地域特色的设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粉丝基础。 那么随着剧情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展开,我们最先认识的两个地方是临冬城和君临城这两座城市。 临冬城在北方,给人的感觉就很冷,但并没有什么城市的感觉,只有史塔克一家在城里活动,看上去甚至有点像过年时候的北方农家小院。 君临在南方,每个人都穿着薄纱一样的衣服,身上汗流浃背,国王劳勃是个胖子,佣人一刻不停的再给他擦汗,脏乱的感觉像极了中世纪的欧洲。 再往后,史塔克家族的人在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一头北鹿角扎死的冰原狼,同时发现了六只小冰原狼,可爱的小冰原狼很快就吸引了史塔克家族几个孩子的注意。 这是席恩·葛雷乔伊的开口说话,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家族有着各自的族徽和领地。 北方的史塔克家族,居住在临冬城统领整个北方,这片领地在冰与火之歌的世界中成为北境。 而南方的君临城代表王都,胖子劳勃是国王,王后是瑟曦兰尼斯特,他还有个被称为“弑君者”的帅气弟弟,叫詹姆兰尼斯特,他们居住在君临城,暂时还不知道族语、族徽和领地,只知道他们是王族。 再往后应该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些剧情了,比如布兰摔下城楼,瑟曦兰尼斯特和弟弟私通,这些剧情哪怕你没有看过冰与火之歌应该也有所耳闻。 小说的世界观也开始一步步的展开。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才终于可以理解鲁温学士当时和布兰说的那些领地和族徽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这个世界中最强大的几大家族和势力,他们分别是: 北境的斯塔克家族,居住地是临冬城,族徽是灰色冰原狼,族语为:凌冬将至。 西境的兰尼斯特家族,居住地是凯岩城,族徽是金色狮子,族语为:听我怒吼。 风暴地的拜拉席恩家族,居住地是风息堡,族徽是黑色雄鹿,族语为:怒火燎原。 谷地的艾林家族,居住地是鹰巢城,族徽是白色滿月,正中央爲天藍色鷹,族语为:高如荣耀。 河湾地的提利尔家族,居住地是高庭,族徽是金色玫瑰,族语为:生生不息。 河间地的徒利家族,居住地是奔流城,族徽是银色鳟鱼,族语为:家族,责任,荣耀。 让我们结合设定来看一下地图的区别。 斯塔克家族居住的北境,是大陆的最北方,面积很大,几乎达到维斯特洛大陆的一半,但由于气候关系地广人稀 兰尼斯特家族居住地是西境,这篇大陆被山峦保护,占地面积不小同时还有肥沃的土壤,而且山脉中也有着大量的从矿产资源。 拜拉席恩家族居住的风暴地,是一片海湾和群岛聚集而成的地方,这里有着恶劣的气候环境,也因为秋季可怕的风暴而得名,但这里依然有着森林和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海湾也加速了渔业和航海业的发展,港口的存在也让加速了风暴地的贸易发展。 艾琳家族居住的是谷地,也被称为东境,整个东境充满了高耸的山峰,只有极少数的平原,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区,也是整个维斯特洛大陆海拔最高的地方。 提利尔家族居住的河湾地有着开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和平静温柔的河湾,土壤和水源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 徒利家族居住的河湾地则是一片沼泽,位于维斯特洛大陆的中心,虽然沼泽数量很多,可同样带来了丰富的淡水鱼资源。 当然除了这些家族所在的区域之外,还有很多家族和势力生活在一些气候更为特殊的地区,比如极北海域中的忒群岛,大陆最南方极其炎热的多恩地区,还有极北边境守卫长城的守夜人军团。 下面附上一张冰与火之歌的地图,给大家参考学习: 维斯特洛地图 世界地图 看到地图之后你会发现,虽然冰与火之歌的地图做的非常大而且相对完善,并且已经和世界地图非常接近了,可是真正的展开还是随着故事一步一步发生的,所以千万不要试图一次性把整片大陆铺在读者们面前,要让读者们随着故事的推进,跟着主人公一起缓缓看清世界的样子,否则无论你的地图做的有多棒,带来的都只会是读者的流失。 而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停完善地图所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主角有目的的行动,就那这张地图来说,如果主角随机的出现在地图最中间,那我们就会知道他周围是一片沼泽,如果他往北走天气会越来越冷,很快就会到达北境,如果往东走海拔会越来越高,然后来到谷地。 地区的特色影响着每一个势力,乃至每一个人物的行动准则,下一篇福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些区域的因素给冰与火之歌中的家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故事核心”这四个字在世界写作中能牵扯到的部分其实很大很广,不单单是完成世界观的时候需要考虑,在制作人设和剧情大纲的时候同样需要考虑你的故事核心,因为这是你的故事抛开一切外在因素之后,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世界观的完善不必操之过急,可以编写边完善,但故事核心却需要在写作早期就定下,让一切故事围绕着故事核心展开,这样才能在制造爽点的同时,让你的故事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主线剧情,也就能避免故事刚上架就面临写崩窘境。 至于故事核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想所谓的故事核心其实和人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写作的方法或许有千百种,或许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方式,但文字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一定是和人的核心需求相近的,极其简单直接的东西。 用童话故事分析故事核心 上一节课中我们用了《灰姑娘》和《基督山伯爵》做了简单的说明,《灰姑娘》的核心是“逆袭”,《基督山伯爵》的核心是“复仇”。 如果再多分析一些作品,我们能从中找到哪些故事核心? 那些被大家口口相传并且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能够被改成无数个版本在全世界传播并被公认,它们又是拿捏了人的哪些需求? 我们从《小红帽》开始,我们记忆中的版本大致上是,小红帽独自进入森林结果引来大灰狼,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和外婆,最终被猎人发现并剪开了狼肚皮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这样看故事核心似乎不是非常明确,那我们换个思路想一下,童年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当大灰狼张开大嘴吃掉小红帽的那一瞬间,我们当时想的是什么?一定是有个人出现救下小红帽对吧? 在我们听到的版本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个猎人,剪开了狼肚皮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但这个故事早期的版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已知最早的以文字形式被记录下来的小红帽的故事在1697年被夏尔·佩罗收录进《鹅妈妈的故事》当中。 在这个版本中,小红帽被大灰狼欺骗,告诉了大灰狼外婆的住址,大灰狼一边躲避伐木工人一边设法找到外婆并吃掉了她,之后又设下圈套吃掉了小红帽,故事也就此结束。 在之后的诸多版本中还有许多诸如狼人、怪物等黑暗元素,甚至有把小红帽定义为性感女红衣女郎的版本。 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小红帽针对的是17世纪后期的法国沙龙文化,小红帽的故事实质上是用于告诫女性要保护自己的寓言故事。 至此小红帽的故事虽然依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但这些故事始终没有离开告诫女性自我保护的故事核心。 而我们记忆中的小红帽的已经是被格林兄弟改编过的版本了,他们的版本在1812年被收录进《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不过就算格林兄弟用童话的方法讲述这个故事,在原文中依然保留了一些双关的句子,比如说: “可是外婆,你的眼睛怎么这样大呀?”小红帽又问。 “为了更清楚地看你呀,乖乖。”(All the better to see you with.) “外婆,你的手怎么这样大呀?” “可以更好地抱着你呀。”(All the better to hug you with.) “外婆,你的嘴巴怎么大得很吓人呀?” “可以一口把你吃掉呀!”(All the better to eat you with!) 从中文翻译的版本中或许很难看出双关的意思,但英文翻译的版本中还保留了原版故事中一语双关的味道。 从17世纪到19世纪,小红帽的故事在跨越了两个世纪之后,被剔除了大量黑暗元素,从一个告诫女性的保护自己的寓言故事,变成了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家庭童话故事。 这样的转变无疑带来了更大的成功,格林兄弟抓住了故事的真正和核心——自我保护,也就是,安全需要。 但他们用了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迎合了当时的市场,这种转变的结果无疑是成功的,否则的话我们记忆中的小红帽就会变成一个黑暗的寓言故事。 对我们这些网文作者来说,很多人或许都像那些改编了小红帽故事但并没有留下名字的人一样,他们摸到了故事的精神却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 就像前几年盛行的退婚流一样,斗破的退婚是为了加强读者在那一段剧情结构下,对于男主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被尊重的需要所带来的共鸣,而之后的退婚流只是为了退婚而退婚。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个更加熟悉又直白的故事:《丑小鸭》。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或许会想,丑小鸭不是和灰姑娘一样吗?核心也是逆袭嘛。 没错,丑小鸭的核心也可以说是逆袭,但丑小鸭和灰姑娘在本质上却略有不同。 丑小鸭从出生开始就被同伴歧视,直到遇见天鹅才得到认可,最终这个在鸭群里孵化出的丑小鸭,终究还是成长为了美丽的白天鹅。 而灰姑娘则是被后母欺负,从一个富家千金落到在家里打杂的女佣,后来在仙女的帮助下成功实现逆袭。 虽然看起来很相似,但你应该已经察觉到了两者的差别。 灰姑娘在外力的帮助下实现逆袭,并且被王子选中成为王妃,让一直欺负她的后妈和姐姐对她低下了头,所以核心是让得不到尊重的灰姑娘得到了应得的尊重,也就是尊重的需要。 而丑小鸭虽然血统已经决定了他注定会成为天鹅,但他如果不逃出鸭圈,那他或许永远也不会遇见天鹅群,也不会得到天鹅群的认可。并且丑小鸭相信自己不是一只鸭子,而且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了最后。驱使他行动的动力是他自己,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丑小鸭是因为勇于离开舒适圈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族群。 所以虽然最终的收获看起来都是他认得尊重,但丑小鸭的尊重却是通过自我实现得到的,那丑小鸭的故事核心也就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这几个词你或许已经总结出了一些东西。 把故事的外衣层层剥开,最终挖掘出的故事核心其实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谋而合,也就是,人的五种最基本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例子:当人落水时,空气重要,体会到自尊和爱就没那么重要了。 安全需要(safety need):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例子:人们希望得到安定的工作或者参与各种保险。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的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得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缺乏自尊,使人自卑,没有足够信心去处理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实际写作中,希望大家能够利用文章中提到的理论,找准故事核心,以及故事不同阶段下的主人公的内心需求,以此来更好的推动剧情并且不让剧情崩塌。 找准核心,胆大心细,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故事。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在了解了世界观的作用之后,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 世界观是什么?或者说,小说中的世界观到底是有哪些东西构成的? 经过无数前辈的积累和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将小说中的世界观构成分成以下几类: 一、核心理念 故事的核心理念其实是所有的故事和设定中最最中心的部分,他能够奠定整个故事的基调,而所有的故事如果总结到核心,其实只用两到四个字就能概括了。 比如《灰姑娘》可以概括成“逆袭”,《基督山伯爵》则可以概括为“复仇”。 对我们来说,故事核心或许并不一定要在动笔前就定下来,但必须要在故事早起就明确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故事主基调的统一,主人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这样才能让故事变的更可信。 二、地域与族群特色 地域与族群特色,通俗来讲就是小说里的地图,地图的大小和等级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读者你所看的是一本什么类型的小说,比如说:“华夏国,魔都,YY大学”,“这样的词汇应该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本都市小说,很有可能是校园类,至少能够肯定的是主角年纪不大。但如果出现“中土大陆、西方大陆”这样的词汇读者就会很快联想到玄幻或者奇幻世界。 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初步的地域与族群特色的体现,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特点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故事当中,近几年的经典作品中《冰与火之歌》可以说是把这点做到了极致,在之后的篇章中我们也可以和大家做《冰与火之歌》世界观的简要分析和解读。 三、科技与社会体系 决定了故事发生的地域和族群之后,你应该会很快联想到这个世界中的科技体系和社会体系。比如说你的主角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行的时候是坐马车还是坐跑车。他家里是卖苹果的还是卖苹果的。 科技体系和社会体系的建立其实很容易给人带来最简单的爽点,比如说你的男主穿越到古代但却带着现代人的制造和工业技术,又比如说女主入宫成了妃子,但却精通现代厨艺和药理知识,又或者主角通过自身努力或者在金手指的帮助下很快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只有确定了故事世界中最主要的科技和社会体系,才能更直接的突出主角的与众不同。 良好的科技和社会体系的设定,能够让你的小说世界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四、势力与门派特色 让我们接着之前的话题往下聊,确定了地域、族群特色和世界的科技、社会体系之后,这个世界中的人必然会组成不同的势力和群体或者门派。 在我们日常的写作中,势力和门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这些设定也能够轻易地点明故事所讲述的世界观,比如《赛博朋克2077》中的九大帮派,像是由一群顶尖网络黑客组织而成的伏都帮(VOODOO BOYS),又或是拥有百年历史守护拉丁裔居住区的瓦伦蒂诺帮(Valentinos),以及老兵们组成的六街(gai)帮(6th Street)光从名字和他们的成员构成就能在瞬间突出游戏所主打的赛博朋克世界观。 但如果把伏都帮改成发音相似的五毒教,把六街帮改成丐帮,是不是瞬间就从赛博朋克的世界进入了武侠世界。这就是帮派和势力的设计所带来的效果。 当然光靠这些名字上的设计是很难让你的故事被人记住的,让我们再来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提到少林寺、藏剑山庄、五毒教、纯阳宫这些词汇的时候,可能会让你的脑海中瞬间出现大量的游戏、电影、电视剧、小说,这些名字被太多的作品使用了,你或许可以用他们突出你的武侠世界观或者武侠相关的能力体系,但却不能让人记住你的作品。 可如果我提起“长枪独守大唐魂,一筐马草就嫁人”、“纯阳屁股翘”这样的句子一定会让你瞬间联想到《剑三》中的天策府和纯阳宫。 而能够让人牢牢记住这两个门派的原因就关系到我们下一部分的内容了。 五、精彩的人物和交互关系 精彩的人物和交互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我个人的观点中可以说是世界观乃至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了。 当一个读者看完了你的作品,他可能并不能认清你作品中世界观的全貌,不会记得太多门派和势力的设定,对科技和社会体系的认识可能就更加模糊了,但毫无疑问的,你的读者一定会记得你故事中的出彩的人物,会记得人物的目标、人物的能力、特长、经历过的关键事件等等。 你整个世界观的构架也一定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的。 不过具体的人设应该如何设定,哪些人设会更受欢迎等这些问题,我们会在后继的人设主题课程和线下的“职业作家训练营”中具体教授。 而在世界观的课程中提及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在制作人设的时候,人物的能力就要遵从世界观背景下设定的力量体系,在不断晋升过程中发生的事、遇见的人则不断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最终才能建立一个有着完整背景架构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基于现实世界创造的漫威世界观,还是在科幻背景下诞生的星战世界观,每一个出彩的世界观和出色的人物都是相互依托的。 在看完上述的文章之后,你或许会留下“世界观实在是太复杂了”“我真的有必要做这么多设定吗”这样的念头。 但实际上,这种等级的设定往往都是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做好了的,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并不能算是难事。 而这五大构成在设定时其实也没有顺序和主次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方式,从这五大点中的任意一点切入都是可以的。 真正的难点在于故事后期如何才能让世界观更加完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怎么才能让故事不崩。 由此,我们来引入一个“冰山”概念,我们可以把故事的世界观理解成一座大海中央的冰山,冰山暴露在海面上的部分只是整个冰山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人们能够直观的看到的部分,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表层呈现”,而这座冰山沉在海面下的那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底层概述”。 这两个部分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而“表层呈现”的这一部分决定了你的作品再早期能够吸引到什么样的读者,以及能够吸引多少读者,也就是你的作品是否能够“叫座”。 “底层概述”的这一部分决定了你的故事能够走多远,以及你的故事是否有说服力,这也就意味着,你的作品是否能够“叫好”。 阅文起点大学更多精彩课程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进入作家助手APP-消息-阅文起点大学-写作宝典即可免费阅读!
APP下载
与世界分享你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
网文行业最权威的编辑团队提供全方位创作支持,各类咨询第一时间回复,定期分享业内最权威信息。